而《现代设计辞典》对产品设计概念的阐述:“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狭义的解释,是现代设计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。故常常就直接称之为工业设计或现代设计,但必须注意产品设计是一个内涵较为狭窄的概念。产品设计是针对人类在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中,为了使生存与生活得以维持与发展所需的诸如工具、器械与产品等物质性装备所进行的设计。往往这些需求都作为人体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延伸或补充,所以严格地要求设计的产品对使用者身、心的良好匹配与亲和性。” 此处的产品设计的概念实际上更接近于1980年ICSID定义下的工业设计——“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,凭借训练、技术知识和经验及视觉感受,而赋予材料、结构、构造、形态、色彩、表面加工和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。”而工业设计的定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,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(ICSID)的版本是在2006年给出的修订版为“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,其目的是为物品、过程、服务以及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构成的系统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。 因此,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,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。”
在自主品牌时代,设计将成为商业策略的一部分,设计策略将成为企业策略的重要部分(但对于设计策略能否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,尚不得而知,这需要实践去检验)。设计也许能够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,如的网上售书模式。决策型工业设计师将在这一阶段涌现出来。 由于为时尚早,我们对这种策略型的工业设计认识上不可能十分清晰。但是有些趋势我们是可以估计出来的。一是,产品形象识别成为可能,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个性,这种个性也将体现在企业的所有产品家族成员中;其二是,设计的对象会有所拓宽。中国传统向来重有形之物,轻无形之事。事与物同等重要,缩小而言,产品和服务一样值得重视。企业不光销售产品,还销售服务。既然有产品设计,为何没有服务设计?无形之事将成为未来的设计的重要对象。再将目光向远眺望,体验设计(Experience Design)也不是没有可能。其三是,设计方法上将更加强调团队合作,团队成员将来自更广阔的领域,如哲学家、心理学家、材料专家、软件专家等等(此即Philips Design所谓的“High Design”)。 这一设计模式的口号是:“设计创造品牌和体验”。
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制造业的发展的阶段性,决定了工业设计发展的阶段性。与OEM模式对应的是生产型的工业设计,与ODM模式对应的是营销型的工业设计,与OBM模式对应的是策略型的工业设计。三个阶段的工业设计产业,都会对设计师和设计服务提出自身独特的要求,与之相应的,工业设计的教育也须随之不断调整自身,产业模式是工业设计教育的真正指挥棒。现行的许多错误的教育观念,错误的课程设置,皆源于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阶段的模糊认识。 (1)生产型的工业设计 生产型的工业设计强调设计与生产的紧密结合。天花乱坠的概念设计在此阶段没有太大的市场。产品造形的改良是工业设计师的核心工作,产品结构的优化和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工业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。对于企业来说,没有太多的预算花在设计上,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工业设计部门,即使委托外边的工业设计公司进行设计,设计费用相对较低。这个时期的口号是:“能够方便地生产的设计才是好设计” 。 这种类型的工业设计要求工业设计师具有较高的产品造形能力,并且对各种生产手段要比较熟悉,能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的数量决定适合的材料,并能有效地和工程师进行沟通。这种熟悉生产和具有较高产品造形能力的工业设计师,我称之为务实型工业设计师。的务实型工业设计师,只能诞生于工业设计公司和企业内的设计部门。
借着制造业中心形成的东风,正好实现工业设计重心从教育界到产业界的转移。随着制造业的发展,这种转移是必然要发生的,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。在日本,大企业工业设计部门的工业设计师具有的实践水平;其次是自由设计师(即工业设计公司内的设计师和个人设计师);高校只是提供工业设计师苗子。我们要为这种转移作好充分地准备,对工业设计教育所扮演的角色,也要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分析。 工业设计产业核心力量是:工业设计公司和企业内设计部门。尽管目前的大陆大规模的工业设计公司屈指可数,尽管有实力和眼光设立设计部门的企业尚不多见,随着制造业的深入发展,企业经营模式的逐步升级,这两股产业的核心力量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。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问题,甚至可以把模型手板业、模具制造业都纳入到工业设计产业中来,因为这两个行业是由工业设计行业直接策动的。另有部分自由的个体工业设计师,也是工业设计产业的力量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