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微粒的大小与银浆的导电性能有关。在相同的体积下,微粒大,微粒间的接触几率偏低,并留有较大的空间,被非导体的树脂所占据,从而对导体微粒形成阻隔,导电性能下降。反之,细小微粒的接触几率提高,导电性能得到改善。微粒的大小对导电性的影响,从上述情况来看,只是一种相对的关系。
当银粉含量不变时,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玻璃粉含量的逐渐增加,电阻率逐渐升高,导电性能越差。在浆料烧结过程中,随着温度升高,玻璃粉熔融,由于毛细作用浸润并包裹银颗粒,银粉以银离子的形式溶解在熔融的玻璃相。当浆料中的玻璃粉含量很少时,银粉由于缺少液相而不能铺展在基板上,银粒子倾向于沿垂直方向生长,导致银粒子之间的接触变差。当玻璃粉含量增加到某一值时,玻璃粉能够有效润湿银粉,使银粉充分铺展在基板上,银粒子沿水平方向生长,银粒子的接触更加紧密,能够有效形成导电网络。
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,厚膜导体浆料也随之发生不断更新的发展,作为二十一世纪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的电子工业,其发展和产品更新速度也将是快的,新的电子元器件和生产工艺技术将需要新的银粉银浆,因此银粉银浆的品种和数量将不断增加。
锡是排列在白金、黄金、白银之后的第四种稀有金属,对人体无害,被称为绿色金属。中国对于锡器的应用历史悠久。早在商周时期,人们就已经开采冶炼锡矿。南北朝时期,王公贵族常以锡做成牛马羊等冥器。在唐宋时期,民间开始流行制作锡制茶具、酒具等器皿。到明朝永乐年间,锡器行业发展到顶峰,成为全国性的工匠大行,直到清末民初。锡器之所以自古以来广受欢迎,是因为它有“盛水水清甜,盛酒酒香醇,贮茶不变色,插花花长久”的美誉。明朝的周高起认为“为纯锡为五金之母,以致茶兆,能益水德,沸亦声耳。”《清波杂志》认为:凡茶宜锡,且意以锡为合,适用而不侈。用锡制作的茶叶罐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透气性,储藏茶叶不走气不变色,无异味。锡制的酒具,温酒效果,因锡离子的作用效果,使酒喝起来更加香甜可口。锡制花瓶有吸收不纯物质的功效,水质不易变浑发臭,可使鲜花长久保持鲜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