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顺安达救护车服务中心

主营:沈阳新生儿救护车出租,长途救护车出租转运,儿童带呼吸机救护车

免费店铺在线升级

联系方式
  • 公司: 沈阳顺安达救护车服务中心
  • 地址: 全国调度
  • 联系: 调度中心
  • 手机: 13694112016
  • 一键开店

专用新生儿急救车,为啥这么少?

2019-09-09 08:32:11  3570 次浏览

专用新生儿急救车,为啥这么少?

新生儿急救车,再贵也得配

据了解,新生儿急救车是新生儿转运系统(NETS)中的一环,急救车上装备了暖箱、车载呼吸机、多功能监护仪、新生儿除颤仪、微量输液泵、血糖仪、T组合复苏器、负压吸引器等专业设备。

病情危重的新生儿(如早产儿、低体重儿)在转运途中遇到紧急情况,可以马上对其施行针对性救治。此外,这样一辆价值100多万元(是普通急救车的3倍)的新生儿急救车还具备自动功能,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在车上进行小型外科手术。

专用新生儿急救车作用大

据统计,新生儿期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 1/3-1/2,以北京市为例, 5 岁以下儿童死亡中,婴儿死亡占 83.48%,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 69.82%。面对这一现实,专用的新生儿急救车会发挥巨大作用。

目前我国新生儿急救车数量总体不足,甚至一些一线城市尚未配备。报道显示,包括苏州市的2辆车、南京4辆在内,全江苏省仅有10辆正规新生儿急救车,而江苏省每年的新生儿约有100万名,足见其稀缺的严重程度。

山西省首辆儿童专用急救车2016年才亮相太原市中心医院,填补了此前全省没有儿童专用急救车的空白。

北京急救中心相比全国要一步,2009年投入使用了被称为“移动新生儿监护病房”的转运急救车。2012年底, 北京急救中心与北京儿童医院联合启动“北京急救中心重症新生儿转运中心”,利用前者的转运资源和后者的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技术,以使危重新生儿可以在时间获得救治,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。

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启动新生儿转运工作,近年来发展迅速,但与发达国家相比,仍有不少差距。

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系统。比如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,一家医院就有10辆新生儿急救车。

随着二孩政策放开,新生儿急救车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大,救护“小小孩”的急救车该何去何从?

多数家长不懂急救知识

“生了宝宝后,我就买了一些育儿书籍,也有急救方面的内容。”宝妈雯子说,关于婴幼儿疾病护理和急救知识都是通过网络、书籍和周围人交流得来的,很少听说有这方面的专业科普活动,与妈妈流,也都是通过这些渠道了解相关知识。

雯子说:“相比于成年人,小宝宝的生命更为脆弱,而他们一旦得病,只会哭,不会说出真实情况,这就需要家长能掌握一些急救知识。”

“家长应该掌握一些新生儿急救知识,但是通过培训家长以达到医生的急救水平是不可能的。”北大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侯新琳表示,家长可以了解一些新生儿的特点,日常多加观察。

侯新琳提醒说,新生儿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,有些在成人或宠物的体内可以安然相处,而对于新生儿,可能就是致命的,再比如新生儿吃奶容易反流,严重的话,会发生猝死。

除了感染性、消化道疾病,新生儿还易出现神经系统疾病,比如有的新生儿出现惊厥,没有被及时发现,后停止了呼吸。

调查显示,54.17%受访家长表示从没接受过婴幼儿急救培训,79.17%的受访家长通过书本了解相关知识,66.67%的受访家长不知道国际救援标志,25%的受访家长不知道我国医护急救号码,95.83%的受访家长渴望听到婴幼儿急救讲座。

侯新琳表示:新生儿只要离开了医院,就表明是健康孩子,如在家发生危重症,家长很难应对,除了一些简单的处理,应及时找专业医生。

新生儿急救车为何难“推动”

在江苏省某急救中心,2014年投入70多万元配备了一辆婴幼儿急救车,至今只用过两次。刚投入使用时,急救车曾送一名早产儿去上海,来回一趟就是大半天。急救中心人手本来就不够,再把医生、护士派出去,当然不愿意,此后婴幼儿急救车便被冷落。

普通急救车和抢救设施设备针对成年人,急救培训也都针对成年人,不适合婴幼儿转运。新生儿救护车需设备设施专业,且救护人员也需专业培训。可目前许多医院缺乏儿科专业人才。

一位医生表示:“现在很多高校还没有恢复本科制儿科医生培养机制,儿科医生本身就后继乏人;在毕业找工作时,儿科医生、儿童医院,由于需要更多的细致、耐心,而工作量和风险却更大,受欢迎程度。”

某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新生儿转运在综合医院院前急救当中的占比并不大,每家医院都配专用新生儿急救车不太现实,容易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,但拥有新生儿院区的三甲医院还是有必要配备的。

有医护人员表示,如转运过程涉及多家医院,则比较麻烦。他说:“比如新生儿要使用专用急救车到别家医院就诊,得先与对方医院联系,可有时对方不太愿意收。”

针对患儿是否符合转运条件,不同医生意见不同,且患儿病情变化快,也许转运前病情符合转运条件,途中突然恶化,一旦出现意外,负责接收的医院有承担责任的风险,这也是转运难推进的一个原因。

“有车没医”让人无奈

2014年,江苏省常州市急救中心引进了全市辆重症新生儿急救车,这辆造价50万元的新生儿急救车比普通急救车贵了不少,可找不到足够的儿科医护跟车,形成了“有车没医”的局面。

据了解,由于儿科的“前景”和“钱景”看淡,很多医院相继将儿科裁撤,儿童医疗资源越发显得紧张、短缺,不仅儿科医护人员少,相关设施设备也跟不上需求。

医疗界有句行话叫作:“金眼科,银外科,一钱不值小儿科。”在一些同行眼中,儿科医生技术含量不高,通常把简单易做的事情调侃成“小儿科”。

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显示, 平均每年每家医院都有2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,儿科医生的离职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。儿科由此陷入了“短缺-工作强度大-招聘难离职多-更短缺”的恶性循环。

有的医院购买了新生儿急救车,接收外院转来的患儿,医护人员就会超负荷运作,不然就收不回成本了。但这样的话,医生护士很累,你要抽人出去,病房的一大帮新生儿怎么办呢,这也是不合理的,这对病人一点好处都没有,但医院要收回成本,不然没法交代。

据了解,新生儿转运时重要的是维持呼吸和循环系统,需要有专业医生跟车参与,对其医疗技术要求很高。转运小组成员要求有独立抢救能力和判断能力,医生一般都需要有3年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培训经历。

专家建议,应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科医生的待遇,增强新生儿科医生的职业自豪感;从长远来看,要从新生儿科专科设置等方面增加投入,完善新生儿科医生的培养、培训体系。

完善急救体系不能忽略新生儿

对于新生儿急救荒的现状,侯新琳表示,新生儿急救转诊是一个社会问题,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做相关工作。她说:“比如北京成立了针对新生儿危重症转诊中心,我们医院也是一个转诊医院,各级医院之间都有分片对口接转诊的。”

侯新琳表示,对于危重症的新生儿急救,相关部门都是专款专用,总体来说对新生儿急救起到推动作用,是有进步的。

有业内人士认为,时下针对医疗药品、急救等儿童的公共项目普遍缺乏的现象,当务之急必须解决政策扶助机制、建立整体的社会信任等问题。比如对于儿科医生培养,儿科的开设,儿童用药的研发和生产,还有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设,都应充分利用税收、金融等杠杆,社会力量主动参与。

有专家建议,应尽快统筹建立完善覆盖城乡、的新生儿急救体系,尤其需下大力气儿科医生不足、新生儿救护车配备不足等问题。建立和完善非营利性的120急救体系,进一步加大财力、人力、物力投入,从医疗服务需求出发合理配置资源,用强制性配套措施补上儿童急救这一民生短板,以此提供更快捷更专业的儿童急救服务。此外,普及儿童急救知识,包括每个家长在内的人,都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儿童项目专业化,对保护儿童有积极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更多的时候对涉及儿童专业化提高的尝试,都应当给予支持与理解。

网友评论
0条评论 0人参与
最新评论
  • 暂无评论,沙发等着你!
百业店铺 更多 >

特别提醒:本页面所展现的公司、产品及其它相关信息,均由用户自行发布。
购买相关产品时务必先行确认商家资质、产品质量以及比较产品价格,慎重作出个人的独立判断,谨防欺诈行为。

回到顶部